李世南艺术馆
LISHINAN
ART
MUSEUM

 展示李世南先生作品


 弘扬中国画大写意精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李世南艺术馆二维码
 
新媒体平台文章汇总
标题摘要内容
李世南《开采光明的人》入选国家新版美术教材
来源:墨禅社 | 作者:燕歌 | 发布时间: 2022-09-07 | 1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余每落笔,如执长枪,跃马沙场,目空一切,有横扫千军如席卷之势,好不壮哉!

余每收笔,如百步穿杨,干净利索,恰到好处,令人拍案叫绝,好不快哉! 


——李世南        





《开采光明的人》李世南   1984年



今秋开学季,国家新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必修课)里看到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徐渭的《墨葡萄图》,以及现、当代大众熟悉的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李可染、石鲁、李世南等大师、大家的中国画作品。李世南先生是当代泼墨、泼彩大写意创作的领军人物。《开采光明的人》创作于1984年,是一幅立足当代融泼墨、泼彩将传统大写意笔墨和西方现代元素于一体的经典主题创作。这幅作品入选国家《美术-鉴赏》教材,标志着国家美术教材的编选越来越注重美术作品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开采光明的人》作品中红、兰、黑三色分别代表不同时空里的矿工。红色的是从黑暗的矿洞里走到阳光下。黑色是最能代表矿工的本色。所以占据画面中心最重要的位置,是为矿工树立的纪念碑式的雕塑群。背后兰色的矿工,比喻是从矿井深处刚走出来。我在白水煤矿下井只有一次,其它更多时间是在井口观察矿工的各种神态。这幅作品是我探索大写意如何表现现代人物的实验性作品,同时色彩上也赋予了象征性。所以它代表了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下新的艺术观和不同以往的艺术处理,所以具有时代性。艺术作品唯具有时代性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仅仅有新观念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艺术的高难度和强烈的个性。

(编辑:燕歌)





《开彩光明的人》艺术鉴赏

撰文/徐沛君

       这幅画表现的是采煤工人结束劳作,从幽暗的井巷深处走到阳光下的情形。画面里有三组人物,分别以不同色调加以区分,既稳重又活泼。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写实为主,辅以恰当的夸张变形;笔法简括有力,注重大的明暗对比关系,调子响亮;笔触厚实而豪放,水墨与色彩并用,既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韵味,又暗合欧洲表现主义绘画的某些审美观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件作品反映出作者鲜明的探索精神,即在不改变传统笔墨趣味的基础上,探求水墨语言的多种表现可能性。画家笔下这群“开采光明的人”,是当时无数煤炭工人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煤田,带给人们光与热;他们的脸上、身上因被煤炭粉尘覆盖而显得污浊灰暗,但心灵却与“乌金”一起在闪光。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墨禅社 阅读原文点击此处






《李世南画集》



标题
内容
提交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