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南艺术馆
LISHINAN
ART
MUSEUM

 展示李世南先生作品


 弘扬中国画大写意精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李世南艺术馆二维码
 
新媒体平台文章汇总
标题摘要内容
《笔墨‧人生》随笔摘录(之九)
来源:南翁谈艺 | 作者:lishinanart | 发布时间: 2022-05-04 | 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笔墨 ‧ 人生》随笔摘录



《礼佛图》     96cmX178cm     2012年作


清理旧作,又撕掉一些。凡没有自家面貌者不留,凡有媚俗之嫌者不留,凡内容平庸无气者不留。


《礼佛图》局部

 

戊寅年的最后一天,凌晨躺在床上就想一定要画一幅画留个纪念。迷迷糊糊中便仿佛看见晨曦里有个淡墨似的人影拿着一把长长的笤帚,不紧不慢悄然无声息地在扫地。他使我想起石鲁的一幅画,在寒冷的早晨里,那个淡墨晕开、弯着腰拾粪人。我于是恍然觉得人的一生便是不停地扫地,扫着这个世界也扫着自己的灵魂,一下一下,无休止地做着劳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岁月的流水永远洗涤着扫地人的灵魂。这就是我要画的,虽然有点苍凉,有点宿命,但我很喜欢这个意境。下午家里只留下了我一个人,心里出奇的宁静,裁了四尺对开的条幅,很随意地凭着早晨的那份感觉便画成了一幅《似水流年》,字也题得有点苍苍茫茫。

我习惯在下意识中创作,因为艺术与生活之间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别。

一件作品不仅要能看,还要会呼吸。

电闪雷鸣般,那些闪光的笔墨使我简直睁不开眼。不可多得。不可重复。我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怨恨。难道必须堕入地狱,经受灵魂的煎熬,才能使天才放射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难道只有历经人世的悲怆,才能逼出四射的光华!这艺术家可怕的宿命!烧毁自己,照亮别人。

激情已荡然无存。纸面上仅留下熟练的、无可挑剔的笔墨。内心的火山沉寂了,萎缩了,封闭了。支离破碎的灰烬飘浮在苍白的天空里,毫无生命,毫无意义的东西。这该诅咒的安逸,是吗啡,是毒药,是安乐死。

石涛说:“作画无论先辈后学,皆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成书画”。“气”即生命,没有生命的作品,纵有姣好的面目也只徒有躯売而己。所以,画有精神才能神采飞扬。

中国画的发展就像树的年轮,我们不能因为嫌它生长得慢,就把整棵树砍掉。

人到老时,自我批判的能力会超过创造力,这是大多数画家的悲哀。

一个画家倾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要从事的就是探索、创建自己的艺术体系,并完善它。当然,创建本身就具有了意义。长长的一部中国画史,能做到的画家其实是很少的,所以想想是很苍凉的,很悲壮的。

 

《寒女织锦图》     70cm x 118cm     1971年作


 

《昭君出塞》     114cm x 77.5cm    1978年作 


 

《长安的思念》     94.5cm x 175.5cm     1985年作


 

《南京大屠杀四十八周年祭》     96cm x 178cm     1985年作



《黄河之子》     82.5cm x 56.5cm     1987年作


 

《冲向未来》     95cm x 177cm     1991年作

 




(山阴剑文辑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南翁谈艺 阅读原文点击此处







《李世南画集》四卷 特精装版定价:4500.00元

《李世南画集》四卷 精装版定价:2800.00元





标题
内容
提交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