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南艺术馆
LISHINAN
ART
MUSEUM

展示李世南先生作品


弘扬中国画大写意精神

标题摘要内容
 笔墨人生
 媒体文章
许宏泉语
  李世南和他的画一样与俗寡偕。
  有人说李世南的画中有点淡淡的苦涩,尤其近来的即兴小品,着苦涩且是愈来愈重。解读李世南艺术嬗变及其绘画风格的展示,使我想起了黄宾虹先生生前那句话:“我的画很苦涩,不合时人口味。”而李世南正是以这种深刻的孤独揭示生命的内在力量,将深层的个性心理诗意化地表现出来,他衍化了石鲁先生的冷峻与生涩,又自然地流露出几分南方人的审美意蕴。
  李世南很会用线,用的准确、洒脱而干练,又显得生拙。浑朴。他以雄健恣肆之笔表现萧散绝俗之风度,并以其全新的审美观念揭示中国文人艺术的精神内涵。笔与墨会、墨与水融。与色融,与其表现的对象一齐“化”了,化入纯真自由的超然境界,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纯美境界。
  毋庸置疑,李世南也师古人,学石鲁,借鉴外域。他极大限度地去利用笔墨变化表现画面的光感。这种追求中西文化精神相契的努力和对笔墨本身审美价值的探索与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倒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而传统之意蕴,石鲁之气质,在李世南的画中已不再以某种具体的形式出现,他把前人都“化”入了,化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新的形式、新的语言、新的审美观念。
  李世南还强调造型实力,并竭力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去汲取营养。他的绘画在努力表现阳刚大气的同时也表现着“新文化艺术”所关注的闲(恬淡无为)逸(飘逸超脱)。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李世南的绘画表现着一种深刻的“高古”意蕴,这古韵显然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积淀。李世南的杰出还在于,他无论借鉴民族、民间艺术,还是亘古的图腾或秦风汉韵,都能努力以其强烈的民族主体性信念和对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思考在宏观上加以把握。
  如果说李世南的前期作品其厚重、苍辣与纵恣的风貌还流露着几分浮躁,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人生哲学与审美观念已越来越趋于清静、自然、返璞归真,这样的大朴大真之境在其艺术之中同样表现德淋漓尽致。
  李世南的绘画和石鲁先生的艺术一样,包容着一种清冷的孤独意识,偏离时尚的独立品格使他的绘画在商品经济日益沸腾的特区无可奈何走进“孤独”。然后,艺术的杰出或许并不在其作品的本身,而更在于他所体现的艺术精神,一种能使人有所思想的艺术品格,这正是李世南绘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摘自《笔墨人生》名家谈艺P99-108)   


  记得世南的老师何海霞老人曾对我说:“世南很清高。”我知道清高的世南是个执着而孤傲的人,恂恂醇儒的一介书生,内心却激荡着火热和满腹的不合时宜。这孤傲与狂狷表现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可能与他的另一位老师石鲁一样,使他在精神世界里不自觉地进入那“独去人境远”的无人清凉。
  世南是个矛盾的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否定昨天,否定自我。他从不刻意新潮,却总是成了“先锋”。
  世南没有失落,平淡的简朴,喧嚣中的宁静,更多地关照一个艺术家对当下的一种文化心态。对时尚的迥然回避,可能是一个艺术家最佳的边缘状态。
  传统的写意意趣在当下的堕落主要表现为审美的时尚化和文化品格日益世俗。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繁缛的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独立之思想”大抵已成为隔世的神话。李世南却一意孤行以其独到的艺术品格向我们表述着这神话在当下的可能。
  超然尘外的李世南以其平静的心态创造着新时代的纯朴,在如此的小品中表现着雄厚与博大,凝重与苍凉,幽远与古朴,又能在奔放与激越中内含精徽,无疑将中国“大写意”人物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世南可能并不止是为了在释迦牟尼的世界寻求精神支柱,对宗教文化和宗教意义的追寻,不妨理解为一个画家对艺术真谛和生命意识的深层的感悟。
  李世南面对这无绪的生存空间葆有着丝丝的忧患,单泊澄明,超然物外,但这丝毫没有淡化一个艺术家对人生,对生活的依恋,也正因此,人们没有忘记李世南,反而更关注着他那“万人如海一身藏”,心在方外的艺术状态。

(摘自《笔墨人生》名家谈艺P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