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李世南“传秘诀”——你的作品要让“王羲之”“徐渭”都大吃一惊
“我们要把当代绍兴的‘王羲之’,‘徐渭’推出来,充分展示绍兴当下的书画创作实力!”
4月4日下午,惠风和畅,绍兴市区西街一座雅致的老台门内,不时响起开怀的笑声,绍兴藉著名画家李世南先生和绍兴文艺界代表在这里“聊天”。先生质朴的外表,温暖的微笑,精到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在座各位。
李世南先生是受绍兴书画院邀请前来“支招”的,他就绍兴如何做好徐渭纪念文章,绍兴的书画家如何提升自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俊杰,书画家代表陈秋田、田一平、路健群、陈德洪、陈力农、陈建明、张继钟,以及艺术评论家周一农、沈刚等领略了这位当代大写意人物画名家的风采。
绍兴人文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光是书画名家就有王羲之、王冕、徐渭、陈老莲、赵之谦、任伯年等,名震国内外,绍兴人一直引以为豪,但李世南说,宣传他们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宣传而宣传,比如徐渭,我们应该要更多地宣传好传承徐渭精神的书画家。也就是说,最终目的是要推出当代的本土书画家。
李世南原籍绍兴,1940年11月生于上海。他先后师从何海霞、石鲁,代表作品有《开采光明的人》、《长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杀48周年祭》等。当代大写意人物画家代表。他一上场就“独抒己见”,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人文绍兴”大型主题作品展是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绍兴书画院近年在做的一件大事,就如何做好这件事,李世南先生说,不要受题材的限制,比如有些绍兴书法家的作品,一看就有着徐渭的传承,有些绍兴画家的作品,有他们独有的东西,外面的画家没有这样的画法。要展示绍兴当代书画家的创作实力,并借助“人文绍兴”主题作品展的机会,让绍兴书画家们的创作水平提高一个档次,这是最重要的。
“让外面的人看到绍兴当代艺术家真正水平的作品,这比什么样的宣传都有效。”谈及绍兴如何借助艺术宣传展示城市魅力时,李世南先生如是说。
书画名家如何推陈出新,他认为,对于已故的艺术名家要给予应有的关怀,对名家故居等遗迹,该保护的要保护,该抢救的要抢救。有些地方绍兴还可以做得更好,像徐生翁的相关资料缺乏系统整理和研究,而当年王阳明的墓由“外人”出资修建,对绍兴人来说是一种遗憾。
绍兴书画家要不断走出去
李世南先生对绍兴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但经常来绍兴写生,积累创作素材,也不时与绍兴书画家交流,给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鼓励他们。这次,李世南先生又给大家鼓劲打气。
“绍兴的艺术家必须要走出去。鲁迅不走出去就不会成为鲁迅,徐渭不走出去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一个艺术家老呆在故乡的土地上,他的艺术会‘憋死了’。”
“我劝你们经常到北京去走走看看,那儿不但是政治中心,也是艺术的制高点,可以增进交流,开阔眼界。”
“绍兴的书画家应该继承好本地的优秀传统,像任伯年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座桥梁,而徐渭是大写意的开山之祖。但许多绍兴书画家却对此视而不见,舍近求远去学吴昌硕……这类现象需要我们反省。”
李世南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不要单纯做一个书画家,而是要做一个艺术家。而作为一个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要有头脑有思想。我们要时刻记住,在继承传统后,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才是关键。“你即使画得跟传统的一样,意义不大。必须要向前一步。”“我们的作品要比王羲之更王羲之,比徐渭更徐渭,要让王羲之、徐渭他们都吃惊,这才成功了。”
做一个艺术家,要每天记录当下的感受,“不断重复自我的书画家走不远。”
李世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形成了其浑厚豪放、不拘形式的泼墨人物画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促进了中国画坛泼墨大写意人物流派的兴起,但他并没有停顿,在不改变传统笔墨趣味的基础上,不断锐意探索水墨画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新的水墨语言的代表人物。
听其言,观其行,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深刻启示。
书画家如何成为一座高峰
当有人说到绍兴书画家除了要增加走出去的勇气,还要有抱团作战的合作姿态,而李世南认为更要有好的观念。
他说,这个时代重视个人。要让个人起来,要有高峰。希望艺术家群体出来许多高峰。当下的一些绍兴艺术家只要稍稍向前走一步就成功了。
当谈到“把绍兴艺术家推出去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时,李世南表示:最有效的一个办法是举办作品巡回展,让各地的人来认识绍兴艺术家创作实力;另外一个就是宣传好,特别是培养一批本地的艺术评论家,让艺术家与评论家一齐起来。
“当然,艺术家的思想非常重要。” 李世南感慨地说,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画家,在他们作品中只能看到技法,不能打动人,因为其中没有精神含量。如果一个画家真正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所创作,那么,在其作品中一定会留下自己的影子。眼下,由于信息化高度发达,大家在技法上互相抄袭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个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我看一幅画,一定要留意他(画家)的存在。这种存在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刻意为之是做不到的。这是画家的经历、阅历、社会关怀、责任担当等综合因素的流露。是否有批判精神和社会担当是文人画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必须把自己逼到‘差不多自残’那样一种程度,你才能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这是李世南先生的由衷之言。他为了把作品画到极致,达到打动人心的高度,不时会长时间忘我地投入某幅画或某个系列作品上,为此曾三次把自己逼到大病一场的地步。
“我培养学生,首先是培养他们的眼光,让他们来对我的作品挑刺,艺术家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在此基础上再积极探索。”
在这次座谈会上,善以大写意画活古人的李世南先生透露,他准备画一大批大写意的现代人物。
李世南先生还提到,艺术家要从西方文化那儿汲取长处,要跟上世界的潮流。为什么许多艺术家最后被淘汰了,是因为没跟上潮流,艺术家要反潮流,又要跟上潮流——事实上反潮流就是一种潮流,跟上潮流最终是为了引领潮流。
艺术家必须保持年轻态
让身边的年轻人成为你的一面镜子
“我现在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七十五岁了。我觉得自己还非常年轻。”
说到这里,李世南开怀地笑了,他认为一个艺术家要想让“艺术之树常青”,首先要让自己保持年轻态。如何保持年轻态,他用自己的经验作了回答。
“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咖啡馆坐坐。”李世南先生说,那儿有俊男靓女的亮相,有最时尚服饰的发布,有最前卫的话题,我坐在那儿就是去感受年轻人的生机勃勃,去捕捉时尚潮流的变化无定,去把年轻人的“血液”注入我的生命。他戏称自己去那儿是“打鸡血去了”。他说艺术家不能老化,他自己能欣赏最流行的现代音乐,能接受最现代的舞蹈,阅读欧洲最前卫的散文。艺术家身边一定要有年轻人,而且要让他们成为你的一面镜子。让他们的活力来感染你,来为你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他认为目前许多艺术家的观念要改变。
“艺术家不要怕被批评,更不要怕被边缘化,有时候还要主动边缘化”。
李世南于1993年宣布,从此以后自己不再参加公开的艺术活动。“我完全把自己边缘化了,因为生命有限,艺术家要想出好作品,有些时候必须要让自己边缘化。”一度传言李世南出家当和尚去了,李世南生病要死了,“我不理会这些误传。艺术家被误解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好事情。真正的艺术都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是艺术家的宿命。”
“要跳出绍兴看绍兴,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世界看世界。”最后,李世南以佛家“跳出三界观世界”的角度告诉艺术家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转载2015-04-12 文/单建华 绍兴书画院微信公众号)